时间:2023-02-10 13:29:54 | 浏览:575
“宁愿要二婚,也不要没谈过恋爱的。”
社长曾听人这么说过,但是去了一趟莲花山相亲角才真切感受到,原来二婚市场真的挺吃香的。
一位油腻的中年男子拿着手机跟钓鱼似的,上来就问:
“你多大?找对象有什么要求?”
社长反问:“你有什么要求?”
他说:“我没什么要求,这上面挂的资料要求都太高了,不切实际,我就没挂上去。”
我礼貌地微笑了一下,紧接着,他发出了天问:
“你未婚还是离异?”
社长看着他的脸,思考了三秒,决定回答:“离异。”
接下来的对话精彩了。
他问“有孩子吗?”
我说“没有。”
“哦,好。我们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他真的一秒都没思考,搞得社长有点措手不及。
“我离异诶!!你不介意吗?”社长问。
“不介意啊。”
“可是我介意,不好意思,我先走了。”
说完这句话社长赶紧跑了。
又要过年了,这个年注定不太好过。
是的,自从过了25岁,我不再是我,而是一个大龄剩女。
以前爸妈打电话来还会先象征性聊聊天气和一日三餐,这两年打电话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提醒我不小了,周围同龄人都做爷爷奶奶了。
以前让我学会打扮,是为了阳光活力。
现在让我打扮,是为了不那么显年纪大。
我就是大家口中的第一批90后,四舍五入迈进了3字头人生。
社长想起几年前,大概也是这会儿,有一个「她最后去了相亲角」的视频特别火。
“她”是几个大龄单身女孩,糙话里的“剩女”。
她的父母也发愁,也哭,也整天张罗着给她相亲。
到最后,她只好去了上海人民公园的相亲角。
朋友圈里好多人转发,说“看哭了”。
其中有当时我工作上的前辈,特能干特自信一女孩,也刚到30岁,我怎么都不信她会有这种烦恼。
直到今天,我处在了和她,和视频里的“她们”同样的境地。
顿时理解了她们身上那种压力,它不单来自周围,还来自我们自身。
口口声声的“为你好”,伴随的却总是“你年纪不小了”、“别太挑了,现实点,差不多就行了”之类的指责和攻击。
心底本就存在的那一点对年龄的焦虑被无限放大,他们的眼泪又让人怀疑:
我是不是真的错了?
于是,在2020年的第三天,社长去了一趟莲花山相亲角。
去感受了一下现实到底有多残酷。
相亲角的征婚资料
赤裸裸的 “招商启示”
走进莲花山相亲角,和走进菜市场没啥区别。
周围挤满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而我,就是那块被翻来覆去讨价还价的咸鱼。
脚还没站稳,一个自称90后的boy过来要加微信。
强行讨债的那种感觉,赖着不走,然而加了之后也没聊其他的。
更奇葩的来了,他让我站着别走,说要让另一个老乡也来加我微信。
这种骚操作社长确实承受不来,只能拔腿就跑。
相亲角里大部分是家长,还有一些60后、70后大叔在为自己寻找有缘人。
两边墙上挂着2000多份征婚资料,收入、工作,有没有房子车子,全部浓缩在一张A4纸上。
就像一份招商启示,为了把自己卖出去不惜用尽华丽之词。
从征婚年龄来看,跨度极大。
有70多岁的老头老奶奶,也有95年的小姑娘,但主要集中在75-90之间。
是的,去了现场社长才发现,深圳还有很多70后、85年前未婚中年人士。
80后在相亲角都被划为中老年专区了,90年代的社长看着瑟瑟发抖。
从征婚资料来看,确实都蛮优质,挂出资料的基本都是在深圳定居的。
有房无贷是标配。
爸妈都在深圳,所以有时间来帮孩子找对象。
资料里的学历条件也都很不错,大多本科以上,名校、博士、海归占比颇高。
社长一个区区码字民工,瞬间感觉连单身都没资格。
在看这些资料的时候,社长还看到一些有趣的描述。
比如有位男性说自己“家常菜水平逐步提高”、“虽然是70年代生人但显年轻”。
也有男性提出另一半“不能胖”、“必须是漂亮女生”、“无纹身为佳”。
女性则多要求对方“温柔体贴,会心疼人”。
还有些富有时代特色,一看就是爸妈撰写的描述:“书香门第”、“小家碧玉”、“玉树临风”等。
有人在自我介绍里直接写上:
“李美女,XX年出生。”
“张博士,长相英俊。”
事实上,大部分所谓的择偶要求都非常泛泛,很难通过简单的资料判断。
比如大部分女士对于理想男士的要求中,都包含“人品好”、“有上进心”。
有趣的是,大部分男性对于女性则没有这一明确的要求。
他们更愿意寻找“勤劳本分”、“工作稳定”、“长相清秀文静”、“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女士。
“阳光稳重正派男孩”和“肤白清纯气质女孩”就更让社长摸不着头脑了,简直是上一辈人对于“好人”形象的刻板印象。
至于很多人在择偶要求中写的“无不良嗜好”,“不良”的标准其实也很难界定。
抽烟算不算?
搓麻将算不算?
男孩子拼高达买AJ算不算?
女孩子收藏盲盒买汉服、玩cosplay算不算?
一位大叔和我聊起来,他在这里为女儿挂了两年资料。
女儿倒也不急,自己急也没用。
“有接到过电话,也有约出来碰过面的,但都不了了之。”
在莲花山相亲角,没有过父母那一关的人,是不可能接触到本人的。
让社长没想到的是,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工资,而是学历、工作和户口。
后来想想也是,基本知道了这三个信息,就能大概猜到工资和上升空间了。
相亲角里有这么多门道,叔叔阿姨们有一万种办法知道你的底细。
所以,在相亲角,如果有阿姨问你:
“你爸妈不在深圳吗?”
随口一句话,就是在探你的家底了。
在相亲角,那些我们觉得聊天内容过于物质、过于赤裸的父母间的沟通,都是爸妈在帮不好意思的孩子,先把对方家底摸清。
25岁说随缘是假的
35岁说随缘是真的
30是个坎,也是女性在相亲市场里最大的软肋。
在相亲角,社长算是真切感受到了。
遇到一个很投机的阿姨来自江西,聊到最后她表示很可惜,自己家也是一个女儿,马上30岁了。
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阿姨,你觉得30岁大吗?”
“我觉得我女儿30就很大了,我就告诉她离开2字头就很难了,不能太挑了,她就是不听,非说一个人过得很好。”
“你理解她这个想法吗?”
“我理解,但我坚决不接受。
人生不就是这样,你现在不将就,生了孩子还不是要将就,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呀。
我们以前哪里会谈恋爱,刚认识就结婚,连牵手都没有,现在的年轻人,就是眼光太高了。
不结婚,你连离婚对象都没有!”
“那你女儿知道您在莲花山帮她找对象吗?”
“知道呀,她还说我自找麻烦,随便我呀。”
正说着,旁边又走过来一位阿姨,开口就问我哪一年的。
我说快30了,她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甚至有点尴尬。
马上把我推给另一位阿姨:
“那她合适,她儿子86年的。”
我问她:
“阿姨,您是觉得30太大了吗?”
她很委婉地回我:
“不是,就是我儿子是92年的,想找比自己小的。”
而那位86年男子的妈妈,给社长展示了一下刚被他儿子pass掉的清华高材生,只因对方是89年生的。
社长只能说:我不配。
是的,29岁和30岁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在相亲角,很多男性总以为自己是刘强东,想找一个年轻清纯的奶茶妹妹。
并且很直白地写在自己的征友资料里,甚至70后也只想找90后。
比如下面这位,在深圳有楼房的人,征婚资料都显得那么朴实无华。
大部分生活在大城市的女生一般会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开始着急并且去相亲。
到了30出头的时候就开始被相亲对象挑剔,而到了35岁才是最尴尬的年纪。
她们既处于自己事业的黄金时期,又处于相亲年龄的底层末流。
一些83、84年的女性普遍事业有成,又相对独立成熟,不乏年入百万又经验丰富的佼佼者。
但是这群优质女性往往更加挑剔,不愿意降低标准去将就对方,所以也很难找到对象。
仔细想想,这种心理其实很好揣测啊!
老娘要啥有啥,这么多年的大风大浪都过来了,为什么现在要将就和妥协。
高收入女性
往往主动给自己“降薪”
为了最大限度吸引女性,男性往往要这样炫耀自己的财力,有房有车。
在相亲角,谦虚低调是最不受待见的品质。
而相反的是,高收入女性往往被逼着隐藏自己的财力。
年薪100万的女白领会主动给自己“降薪”,突出温柔贤淑的品质。
她们的理由是,太有钱了,会给男性压力,把自己说成贤妻良母型更受欢迎。
社长在相亲角听到几个家长在交流对方的子女。
一位母亲的儿子在国外念书,她表示自己儿子以后的妻子“最好不要在国外待过”。
因为女孩子“在国外见得多了,心就野了,管不住了”。
而在他们的口中,对于自己这个优秀得一塌糊涂的孩子结婚后什么时候生孩子,自己要怎么带,上什么学校都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
还有,一定不要30岁以上的,因为不是最佳生育年龄。
有一部分男青年会明确要求女方有车有房有深户。
尤其是户口,如果没有,再漂亮也不见。
或许是大城市生活压力太大了,大家都想找一个能帮得上自己的人,都想走捷径,无论男女。
男生在年轻没房的时候无人问津,而女生会在相同年纪享受年龄红利。
等到年纪大了,双方的地位会倒过来。
长相普通的女性和没钱的男性自始至终都得不到任何红利。
而他们才是我们中的大多数。
宁可要二婚
也不要没谈过恋爱的女生
在相亲角,有的资料上明确写着,不要没谈过恋爱的。
如果女生年过30还没有恋爱经验,男生的第一反应不是“女生单纯我好喜欢”,而是“她是不是哪里有问题?”
几年前,人们还是更想要初恋的。
现在跟没有恋爱经验的女生在一起,只会让人感觉很累。
而相亲市场上的大部分年轻人,普遍没有耐心。
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另一个人成长,而只是想省劲,直接找一个成熟的对象,让对方引领自己成长。
在相亲市场,养成系是不存在的。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想一劳永逸,直接找到完美的另一半。
90后在工作上都很拼命,谈个恋爱却想偷懒。
当然反过来说也没毛病。
在恋爱上偷懒了,所以只能拼命工作。
没有合适的年龄
只有合适的伴侣
父母常说的一句话是,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
可到底几岁是合适年龄?
什么事才算合适的事?
在我妈看来,30岁绝不是合适年龄,但可能是一个deadline。
她在那个年代算“晚婚”,这份有关年龄的危机感,她懵懵懂懂从自己的母亲那里接过来,挣扎几十年,又转手塞给了自己的女儿。
我充分理解他们,五千年中华文明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
同事说,以前她妈也老催婚。
后来她妈妈过来深圳和她住了几个月之后,再也不说那些咄咄逼人的话了。
反而还会心疼她工作辛苦,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另一个朋友说,她爸从来不催婚,嘴上说着没关系。
直到有一次喝醉了,当着亲戚的面大声呵斥她:
“快30了还不找对象,让我丢人,在家抬不起头。”
那一刻她才知道,父母并不是真的无所谓,也不是真的理解她了,只是在默默等待一次说出口的时机。
也是那一刻她才知道,不管自己在外面多么优秀,只要一天没结婚,对父母来说就是不孝。
父母深信,一定要结婚,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
只有结婚生子,这一生才算完整。
很多人就是这样在麻木中按部就班,被年龄推着走,随大流过一生。
而那些想挣脱束缚的人,反而被当做另类和耻辱。
社长觉得,所谓“合适的年龄”,可以是每一个年纪每一个阶段,因为每一个年龄都是实现价值的最佳时刻。
想结婚的人结婚,想单身的人单身,想离婚的人离婚。
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这才是一个良性的社会吧。
当我们终于有权利选择不让年龄成为限制,而是自己去定义时间和命运。
那么也许有一天,我们就真的能够改写一个时代。
愿那一天不再遥远。
最后,不管结婚还是单身,都祝你活出精彩人生。
【深圳住朋网】专注深圳楼市的新媒体,这里有:及时的踩盘报告、热辣的楼市点评、真实的成交数据以及权威的专家答疑。
前段时间因为有朋友在深圳莲花山相亲角相亲成功,并且还结婚了,一位广西的单身朋友听到后,像被打了鸡血似的,连着几次去那里相亲,不过好像都失败了,失败率可以说是100%了,女方的要求高到让他无奈,每次看到他灰头土脸回来的时候,就知道他一定又是相
真实联姻通道相亲角1群 (群号:860115495)验证:旅居相亲深圳莲花山征婚角,起于2005年的莲花山公园婚介角,如今已经成为了深圳最有名的中国式相亲场所在这里,有大大小小将近200多份征婚交友简历,全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有车有房,有资产
最近这一段时间深圳经常下雨,所以没前几天那么热了,趁今天有空,小编准备来深圳莲花山走走,好久没来过了。从莲花山正门进来,走不了多远,就来到了深圳著名的莲花山相亲角,大老远的就能看到贴在围栏上的一张张征婚广告,和坐在相亲角附近的大爷大妈,很多
相亲角是中国公园一景,父母将孩子的年龄、学历、户口、收入、工作等条件列出,以寻求最佳匹配。现如今,相亲角成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一群父母以自己的方式,在为子女争取幸福。古时候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虽然已经退场,但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
据“人民网”官方微博消息,深圳莲花山公园相亲角,一块写有80年代的牌子旁写着“中老年区”。街采中,一名70后路人对此反应淡定:“长江后浪推前浪,90后都迈入30岁了”。另一名80后男子认为,关键看心理,如果你觉得自己年轻,那就没什么。看完相
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相亲角,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去那里相亲,也有很多叔叔阿姨去那里为自己的儿女物色对象的,大家都把要求写出来,挂在墙上,让去找对象的人自己看,根据自己的标准找,挂在墙上的资料好多,有可能有上万份,多到看不完。上面这个图,是当时两个
近日,网传深圳莲花山公园的相亲角,将80后划入中老年行列。随后,不少网友表示心理难以接受,“长江后浪推前浪,80后转眼就成中老年了。”为探寻事实真相,2020年1月8日,南都记者来到深圳莲花公园相亲角,发现相亲角内熙熙攘攘,许多老年人围坐交
一位广西朋友来深圳几年了,大学毕业后就来深圳工作,一直到现在,可能平时忙于工作的原因,今年29岁了,他还单身,上次他听说他的一个亲戚在外面相亲,结果成功了,结婚了,这个事给他很大激励,他也想通过相亲的办法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在深圳的莲花山公园
莲花山位于市中心区北端,与市民中心遥相呼应,登上莲花山顶峰将中心区美景尽收于眼底。山顶广场中央还矗立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爷爷的塑像。关于莲花山公园的特色相亲角,不少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吧。由于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多数年轻人无暇社
偷浮生几日闲,逛深圳莲花山。不得不说,深圳的绿化做的真好,一线大都市里,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寸土寸金的大深圳,市内公园数量全国也是最多的。处在浓荫蔽日的马路上,仿佛来到了草木繁茂的森林。宽敞的公园里游人不算多,或跑步锻炼,或角落读书,或放风筝
前段时间,有一个交友社群组织了一群男青年去莲花山相亲角“相亲”,结果可以说是“落荒而逃”,据活动的组织者陈先生说,进去不到十分钟,十几个男生就全都跑了出来。原来那十几个男生进去之后,就被相亲角的大妈大伯给围住了,大妈大伯很热情,也很直接就问